企業的誠信到底是什么?是企業領導的口頭禪?是寫在墻上掩耳盜鈴的裝飾品?是銷售的策略?是應付上級領導和相關部門的遮羞布?誠信的對象僅僅是產品和用戶嗎?誠信的唯一目的是為了利益的最大化嗎?
在我國傳統儒家倫理中,誠實守信被視為“立人之本”、“立政之本”、“進德修業之本”。孔子曾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他甚至把信擺到了關系國家興亡的重要位置,認為國家的朝政得不到人民的信任是立不住腳的。孟子把“信”視為用以維系儒家“五倫”的倫常(基本倫理規范)之一。
“誠信”,就是誠實守信。許慎的《說文解字》說:“誠,信也。”又說:“信,誠也。”二者的意思完全一樣。在中國古代,最早將“誠”與“信”連用的是春秋時代齊國名相管仲。他提出:“中情信誠則名譽美矣”(《管子·形勢解》);“賢者誠信以仁之”(《管子·勢》);明確提出:“先王貴誠信。誠信者,天下之結也”(《管子·樞言》)。認為誠信是凝聚人心、使天下人團結一致的精神基礎。
商業游戲需要偉大的誠信,偉大的誠信造就偉大的商業和商人。做人和經商的最高理念、最高規則、最高能力和最高境界是堅持誠信,是至誠至信。做大做強企業的成功法則和制勝之道,也是如此。企業誠信、企業信用、企業形象是企業無形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許多企業都把提升企業誠信、企業信用、企業形象視為擴大企業財富、增值無形資產的投資行為。實踐證明:企業信用、企業形象工程是促進企業經濟增長和精神文明的有效手段。
企業誠信是企業在市場經濟中取得成功的基礎,企業誠信是指企業在市場經濟的一切活動中要遵紀守法、誠實守信、并以此贏得消費者的信任,是企業確立價值觀必須納入的內容。當前中國企業一個突出問題便是誠信缺失。企業“誠信”缺失危害很大,甚至是許多中國企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因為誠信缺失,致使企業品牌一夜倒塌。譚小芳老師送各位一句話——人無誠信不立,家無誠信不和,業無誠信不興,國無誠信不寧。企業經營,誠信致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