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天電話預約申請用電,第二天供電公司客戶經理自帶平板電腦上門查勘,當面答復供電方案。11月27日,浙江海寧美易達置業有限公司電氣負責人體驗了一回供電服務快速響應作業模式下的高效與便捷。
以往申請用電,客戶須到營業廳遞交資料,再等業務受理、現場查勘、供電方案答復等環節流轉,往往需要幾天時間。如今,國網浙江省電力公司推廣線上全天候受理、線下一站式辦電快速響應模式,這一過程所用時間大大縮短。

11月底,國網浙江電力正式啟動“互聯網+電力營銷”智能互動服務創新體系建設,發布兩年行動計劃,明確23項重點任務,在寧波、嘉興、紹興3個地市公司先行開展綜合試點。
此前,國網浙江電力在各地市公司供電搶修服務中心和縣公司95598遠程工作站增設了服務“快響組”,通過電子渠道、營業窗口、電話等線上線下受理的業擴報裝、變更用電等工單,均統一歸口到“快響組”集中調度。接單后,“快響組”根據客戶報裝地址、申請類型等,調取后臺客戶信息等數據開展綜合分析,并同步短信告知客戶及現場作業人員。預約時間內,作業人員上門勘查,當場答復供電方案,對具備直接裝表條件的,當場完成裝表接電,最大限度、一次性滿足客戶需求。
“這是‘互聯網+電力服務’中典型的小前端、大后臺運作模式。”國網浙江電力營銷部主任朱炯說,電力的生產、傳輸、消費均實時同步進行,其網絡末端縱深分布在一個地區的各個角落,做好供電服務,要求前端觸點小、快、精,后端有機整合海量數據、化整為零,實現客戶需求的快速響應和反饋、現場服務的廣泛支撐。目前,該運作模式已促使浙江低壓居民業擴平均報裝時限由原來的2.8天縮短為1.8天,效率提升36%。

基于“客戶畫像”開展的個性化服務,是國網浙江電力又一“互聯網+”落地項目。該項目根據不同客戶的用電信息,構建包括客戶社會特征、行為偏好等在內的68個標簽,在34.9萬客戶范圍內完成“客戶畫像”描述,并提供個性化服務。
未來1至2年,國網浙江電力將積極采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等先進技術,全面改造企業內部信息流、能量流、資金流、業務流,打造一條前端觸角敏銳、后端高度協同的服務鏈,推動服務渠道之間、前端后臺之間、相關專業之間的無縫銜接,提升市場拓展、客戶管理、服務提供、渠道運營、數據管理等能力,更好地滿足用電客戶快捷、流暢、愉悅的深度訴求。